“停课不停学”屡走偏 高校应如何开展线上教学?

  2020年的春天,新型冠状病毒横行全国,为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要求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并提出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战疫情应急之举,各地学校纷纷响应。然而,在落地过程中,不少平台服务方和学校简单地以直播的方式开展线上教学,甚至要求所有教师进行录播,不仅课程质量难以保证,还增加了教师负担。如果说这些学校“会错了意”,那高校应该如何妥善安排线上教学工作,保证教学任务的平稳有序开展呢?

  开展线上教学 已有慕课资源是利器

  2月12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中表示不提倡、不鼓励、不希望、不建议各高校在疫情期间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制作直播课,并着重强调要发挥好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的确,近年来,教育部加速推进在线教育发展,开展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着力打造线上金课和混合式金课。疫情期间,教育部推出了人民网公开课、高校邦等22个线上课程平台的2.4万余门在线课程供高校选择使用,覆盖了本科所有12个学科门类和专科高职18个专业大类。而在质量把控上,吴岩司长表示,实行“四把关”,即平台把关,学校把关,教职委把关、高教司把关,共同保障课程质量。此外,由22个平台共同提供在线教育服务,避免了因网络拥堵而导致的学习体验感较差的问题。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举行发布会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举行发布会

  可见,不论是在数量、内容还是质量上,现有在线课程足以满足高校的部分教学需求。我们不妨看看名校是如何进行线上教学安排的。早在2月7日,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就发布了《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实施方案》,提出“利用上线的慕课和各类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导师进行远程指导”的总体要求,并指出全校本科课程将采取包括慕课在内的多种方式灵活开展教学。

  眼下,现有慕课资源是高校开展“停课不停学”的一把利器。发挥其最大价值在开展线上教学过程中或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而这远比要求所有教师进行录播、直播授课更切实际和可行。

  线上教学不等于搞直播 以学生为本是核心

  日前,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录播网上课程要防止照搬套用正常课堂教学方式、时长和教学安排。部分教师把线上教学理解为基于网络互动平台的直播教学,把传统的课堂“挪”到线上。然而,由教师做“麦霸”的直播难以保证教学效果,教师不仅无法感知学生的学习状态,也难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此,慧科研究院院长陈滢博士表示,在线教学要构建高效的线上沟通方式以及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可以充分利用学习平台的功能模块,甚至微信和QQ等通讯软件,灵活多样地开展线上教学,而不仅仅拘泥于单一的直播形式。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李爽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她坦言,直播只是众多教学方式的一种,应该鼓励高校结合学生现有学习和环境条件,探索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的、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实现在线互动讨论、协作探究和联通学习。

  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具有明显差异。“不同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要更多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同样应该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以信息化工具(包括各种在线学习平台、协作应用、社交工具等)重构课程的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做探究式和项目式学习,而非过分倚重教师的授课方式。”陈滢博士说。在他看来,教育部早就提出探索智慧教育新形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而此次疫情或许是触动高校拥抱技术,变革教学模式的一次契机。

  线上与线下教学质量对齐 实践能力培养是重点

  践行知行合一,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向来是高等教育重要任务之一,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对于提升其就业、创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实验教学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很多学科来说不可或缺。尤其在高校延期开学、实习实训相继暂停的当下,如何在线上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显得更为重要。事实上,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以及教育部近年提出的“教育大资源共享计划”的推进和虚拟仿真课程的大力推广,当前互联网上的各类资源已经相当丰富,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实践教学和线上实验已并非难事。

  以在本次疫情中,为高校免费提供产业实境教学资源的教育科技智能云平台慧科云为例,通过聚合百度、阿里、华为、优必选等优质产业资源,以一手的行业案例和大厂真实的开发环境打造实践教学平台,并实现帮助高校教师开展线上教学、远程互动、线上实践、云端备课。在“停课不停学”开展过程中,对该类平台的运用同样有助于教育教学创新,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此次疫情或许将成为教学变革的起点,但教学是形式,教育才是灵魂,不管是否有疫情,无论线上、线下,教学都应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改革。正如陈滢博士所说,教学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但教育需要有不变的初心。也唯有此,才能真正实现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同质等效”。

本文标签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