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跳舞的印度电影,跳了几十年上万部也不腻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在小编印象里,99%的印度电影,不管是言情片,还是科幻片,都会出现演员兴高采烈跳舞的镜头。

  哪怕马上就要地球毁灭,印度人也能跟着“我在东北玩泥巴”的调调,狂魔乱舞,哦不是,是载歌载舞。

  不得不说,在跳舞方面,印度人确实有天赋,能把所有的电影都拍成“百老汇”歌舞剧,也能所有的歌舞改编成电影。

  尽管我们不愿意承认,但不能否认印度人确实比其他国家的人更加乐观,更加自得其乐。受再大的苦,也能擦干眼泪跳一曲。

  话说,这是没心没肺还是天生差根弦呢?

  印度人的自信总是空前爆棚,能和他们抗衡的只有某个“思密达”宇宙大国。在印度,信奉印度教的占据总人口70%以上,而印度70%的人口也是农民。作为印度电影的主要票房来源,这些低收入群体文化水平普遍都是文盲,稍微有点内涵就等于天书。

  为了满足印度人们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印度电影一向以简单粗暴为目的,不搞主题思想,也不搞阳春白雪,就朝着“下里巴人”的路子一路狂奔。

  情节简单、歌舞热闹、演员养眼,只要能满足这三点,在印度就能算的是“票房大片”。

  宝莱坞几十年如一日,从未想过在拍摄模式有什么突破。反正就是把爱情、戏曲、打斗、歌舞、喜剧等类型融为一体,来个大锅烩。只要能看到个热闹就足够,至于说艺术内涵,那还是留给其他国家吧。

  难道印度人日常也是这样载歌载舞的吗?

  当然不是,对于歌舞电影,印度人是这样认为的:“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司空见惯,我为什么还要花几个小时在电影院里观看呢?”

  换句话说,就是生活本就不容易,少一点日常折磨,多一点欢快幻想。大爷进影院就是图个乐子,不是来上人生辅导班的。

  印度教崇尚“今生来世”,今生受苦,干了这碗恒河水,下辈子投胎做个有钱人。所有大多数印度人重精神而轻物质,越是虚幻的快乐,反而越加推崇。哪怕这种精神是只是虚幻的存在。

  为了满足印度人民的这种需要,宝莱坞日以继夜的制作了一大批契合了宗教和思维习惯和歌舞电影。

  不管是《三傻大闹宝莱坞》还是《巴赫巴利王》,印度电影都以跌宕起伏的剧情、夸张虚幻的场景而著称,极具挑逗的热烈歌舞,令观众不用动脑子,轻松愉快地度过一个半钟头。

  要什么内涵,有美女看就够了!

  在印度,电影唯一的标准就是泛娱乐化。利益的驱动当然首当其冲,但,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廉价的精神安慰,歌舞电影在印度始终方兴未艾,即便涉及到社会生活各种尖锐的问题,依然被刻意淡化,甚至喜剧化,以满足大团圆结局的需要。

  印度电影一年拍摄上千部,基本每部都有歌舞,这是种民族天性使然,虽然每部细细一想,都是惩恶扬善的老套路。但层出不穷的帅哥美女,哪怕再老掉牙,对于印度人民来说,依然津津乐道。

  原创不容易,更多资讯请关注“酒歌说文”,为您提供更多有趣的人文知识以及传统文化。反正不要钱,多少学一点。

本文标签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