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恨、不满”→“respect,peace&lov

  

  来源 | 北大新媒体

  编辑 | 黄雪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

  官媒评街舞

  “hippop、locking、poping、b-boy……”

  随着《这就是街舞》和《热血街舞团》的热播,街舞连同这些炫酷的街舞名词这在年轻人中间刮起了一阵风潮。

  街舞文化成功进入了年轻人群体中,在群众基础薄弱的中国赢得了较大市场,也给大众留下了街舞阳光、向上的形象。

  以《这就是街舞》为例,在第一季节目播出时,几大官方主流媒体的评价是这样的:

  

  微博上对关键词“街舞”的完整印象是这样的

  

  “阳光“”奋斗“”团结““热血”和对街舞舞种本身的关注是关键词

  这个起源于美国本土底层黑人的亚文化,原先充满了对社会的愤恨、不满,发展到今天,无论在美国本土还是其他国家,内涵和价值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街舞、嘻哈与反叛

  街舞文化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纽约市南布朗克斯区。

  该区为黑人聚居区 , 当时是全纽约最贫穷落后的角落 , 贫穷加上信息的不流通 , 年轻的一代开始自己寻找沟通方法和自我认同的方式 , 他们在地铁车厢内外涂鸦 , 用特殊的字型和阴影来区分不同的种群。

  DJ用自己创造的音乐 , 主要是以口白为主的说唱乐(R&B) , 用便宜的手提式音响大声播放 , 目的是宜泄自我的情感,同时也在寻找别人的认同,从而形成自己的族群。霹雳舞(breaking)者模仿机器人等动作来作为反抗自己被剥夺的工作权利。

  就在街舞的萌芽阶段 , 纽约摇滚乐超级歌星詹姆士 · 布朗在 19 6 9年的《佳足起舞》的音乐电视 (Mtv ) 中的霹雳舞舞姿引起了全美的轰动 , 霹雳舞就立即成为了年轻一代的新时尚。

  此后的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间,随着明星们在电影电视中的表演,旧流派中的舞种也得到了宣传,舞蹈家们在街舞上也有了一定创新,街舞文化受到了极大重视。

  1983 年末是街舞发展历史上的转折点。

  美国好莱坞大电影公司派拉蒙推出了作品《闪电舞蹈》,其中有90分钟的霹雳舞表演 , 该片票房高达4000万美元 , 成为全美最卖座的电影之一。

  在影片的影响下 , 电视台纷纷录制街舞的节目。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也加人到街舞的竞争中 , 投资10万美元在曼哈顿举办街舞比赛。美国好莱坞在街舞狂潮的影响下 , 先后推出和拍摄10多部介绍 街舞的影片 , 40天的票房达到3100万美元 , 《霹雳舞》一书被美国第一大报《纽约时报》评为 1984年5月份的畅销书。

  1984年8月12日 , 第23届洛杉矶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闭幕式上 ,100名街舞表演者为数以万计的现场观众和世界25亿电视观众展示了霹雳舞的风采。街舞的狂潮跨越了美国 , 席卷了北美 、欧洲和亚洲。

  街舞的亚洲之旅

  随后街舞文化进入日本,然后传入韩国。尤其在进入韩国后,街舞的反叛性几乎全失,资本彻底将其改造成了一个流行文化符号。

  韩国政府立即借街舞提升国家形象、吸引外国游客,让街舞成为继韩剧之后的热门文化出口产品。一些大公司在电视广告片和重大活动中也用上了街舞文化,许多影视新作也以街舞为主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收视率和票房。

  街舞传入中国后,迅速传播开来,其中广东由于出现得早, 经济基础又好,所以街舞水平一直领先全国。2008年,统一冰红茶以孙燕姿为代言人,发起了一场“炫酷达人秀街舞比赛”,首次大规模向大众传递了一种非主流、个性的年轻人反叛精神的街舞价值观。

  此后到今年《这就是街舞》和《热血街舞团》的热播,街舞在中国掀起了大风潮,并形成了阳光、个性、团结的青年亚文化。

  

  2008统一冰红茶炫酷达人SHOW

  

  这就是街舞

  反叛与收编

  在街舞短短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电影电视节目和公司运作一直与其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个过程,就是文化工业对边缘文化和亚文化进行收编的过程。而媒介和资本,就是整个过程的操作者。

  纵观整个街舞发展简史,资本运作其实一直在对街舞文化进行收编,并成功将其纳入了文化工业体系内,街舞早已不再代表“愤恨、不满“,资本和媒介已经将它重新包装成了更乐于被大众接受的产品。

  就中国而言,2008年的街舞还可以成为反叛的代名词,而到了今天,由于资本对市场的迎合,街舞已经完完全全成为阳光、个性、团结这些当代中国年轻人所渴盼塑造和拥有的自我形象的关键词了。

  

  两档街舞节目冠名、赞助

  《这就是街舞》招商金额达6.5亿,《热血街舞团》招商金额达6亿

  文化工业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西奥多·阿多诺及马克斯·霍克海姆等人提出的概念,用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下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及标准化。

  法兰克福学派将文化工业所呈现的这种生产方式称为标准化、齐一化或程式化。所谓的标准化就是一种缺少独特的内容与风格,但适合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批量生产、机械复制。程式代替了一切,雷同代替了个性,平庸代替了高雅,低俗代替了崇高。

  整个文化工业把人类塑造成能够在每个产品中都可以进行不断再生产的类型,个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消融到文化产品的程式化和齐一化模式的表现中。

  每一个体极富有生活情趣的个性特点以及创造性都因顺从这种齐一化模式而变成了泡影,取而代之的是大众媒介极力推崇的样板生活的拷贝。艺术作品被彻底世俗化、均质化、商业化。

  就如同你能在每一个城市的街头看到“正宗××小吃”一样,这就是文化工业对一般文化的收编,把地方特色小吃文化纳入了一个生产体系内,由此生产出了彻底同质的、商业的、永远不可能正宗的冠名为正宗的小吃,一般大众在不知不觉间也进入并顺从了这样的过程。

  我们决不会真正去探究,为什么正宗老北京糖葫芦会出现在上海?正宗的糖葫芦应该是这个味道吗?因为通过商业包装出来的“正宗小吃”这一整个符号,已经满足了我们的文化体验和心理需求。

  街舞文化作为一种叛逆的边缘文化被收编进入文化工业以后,不可避免的丧失了最初的文化意涵,而被资本、媒介、社会和受众共同建构出了一个新的文化形象。

  阿多诺还认为在文化工业下,“个性被归结为普遍的能力,偶然性,只有当它完全具有普遍的特性时才能存在下去”,或许今天我们在关注街舞的同时,我们也在追求个性,但这样的个性是在资本的规训下所允许的“个性“。

  资本规训的个性,具有这样两个值得反思的特点:

  1. 个性必须迎合资本的需求。比如天猫的妇女节活动#活出你的女子力#,看似是呼吁女性的个性,其实对“女子力”的定义,又让这种“个性”变成“买车、买口红、买包包”的消费劝诫。那些不买车、不屯口红、不勤买新衣服、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的个性,则成为资本不欢迎的个性。因为它们不消费。

  

  2. 资本不会触犯红线。街舞的反主流文化、反既得利益者、反权威的叛逆个性,在资本这里,必须重新定义为“挑战自我、阳光自信”的,消解政治意涵的个性。

  这样的文化工业中,个性是否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呢?文化工业理论到底是一种精英文化的愚顽气、守旧意识和贵族式傲慢,还是启蒙主义者为文化而作的一首挽歌呢?

  “艺术的可以亲近,在一定程度上就不可避免地代表着艺术的堕落”,阿多诺的这个充满争议的观点,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新视角和新思路,我们的文化生活,到底更多是被美、善和真理所吸引,还是只是被文化工业收编、被纳入一个再生产的过程呢?

  统筹 | 拜婧

  微信公众号ID | chuanmei12321

  新浪微博 | @新闻传播学研

  商务合作事项 | 微信ID:xueyan12321

  本公号及旗下内容分发平台接受读者投稿

  地址为:chuanmei12321@163.com

  点击以下关键词,即可阅读往期精彩内容

  「||||||||||||||||||||||||||」

  「|||||||||||||||」

本文标签

零舞街舞社 街舞小权 街舞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