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承彬游记:西藏江孜宗山古堡奇观二

  江孜古堡也叫江孜宗山古堡、江孜宗山、宗山古堡、江孜宗山抗英遗址、宗山抗英遗址等,位于西藏日喀则江孜县城宗山顶上,海拔4022米-4140米,距离江孜白居寺不远,现今是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法王府顶”。

  古堡建在江孜县的宗山之上,“宗”是旧西藏的行政单位,相当于县,所以这个城堡实际上就是当时的县政府驻地。西藏民主改革以前,是政教合一的模式,县府既是官府,也是寺院,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江孜城堡实际上也是一座宫殿式的寺院。江孜宗山古堡始建于吐蕃王朝时期,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之孙贝考赞曾在江孜“喀山”顶部修建宫殿,后江孜法王帕巴贡桑布在其宫殿旧址上修建“江喀孜”(简称“江孜”)城堡,并为后来的江孜宗政府所用,“喀山”遂称“宗山”。

  宗山古堡遗址矗立在江孜古城中央的悬崖峭壁上,整个古堡群错落有致的雄踞山顶,雄伟峻峭。宗政府周围建有土、石夯筑的围墙,墙体高4米,厚约1米,墙内现存建筑有孜结拉康殿、哲拉康大殿、生宁宗、哲布岗会议厅、宗本官邸、宗府宿舍、仓库、马房等,现共有大小房屋193间,总建筑面积为7064平方米。江孜最享盛名的是它的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历史,公元1903年冬天,英国侵略军从亚东进犯江孜,遭到西藏军民的顽强抵抗,英军死伤惨重,被迫逃跑。1904年4月,英军再次攻打江孜,他们凭着先进的武器,滥杀无辜,西藏军民在宗山上用土制枪炮顽强抵抗两个多月,终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武器落后及火药库意外爆炸,弹尽粮绝,抗英勇士全部壮烈牺牲。电影《红河谷》真实的再现了这段历史。

  江孜古堡最顶端有玛尼杆。

  玛尼杆又称祭祀玛尼杆,是藏传佛教寺庙中特有的标志之一。玛尼杆最初只在寺庙中设立,后来,随着藏传佛教的广泛传播,玛尼杆的宗教仪式也随着流传到民间,并且形成了一种民间的习俗,流传至今。

  玛尼杆分两种,一种是寺庙玛尼杆,一种是民间玛尼杆。寺庙中的玛尼杆,一般高约10余米,杆身粗大,装饰华丽,顶端缀有彩色筒幡,均为两根对称而立。两杆之间,拉一根绳索,上面悬挂着各种颜色的经旗。经旗,又称“禄马风旗”、“风马旗”等,是藏传佛教特有的,它是用手工刻在木板上,然后印在绸布上的一种旗帜。在旗面上,中央印着一匹带翅的飞马,四角配有龙、凤、狮、虎和佛教八宝、十二生肖、日月、八卦以及佛像、藏文经字等图案,含意很多。寺庙中的玛尼杆,每年换一次新的经旗,装饰一新。

  民间的玛尼杆,多设在户家的门前,高约3米左右,均为单根,无华丽装饰,较为简单。仅从杆头系一根绳子下来,专门用于悬挂布条、经旗等。每逢祭祀之前,人们将旧旗取下,换上新旗,祭祀时,人们围在玛尼杆下,将事先准备好的柏树叶点燃,让青烟袅袅地升上天空,此时,人们开始望空叩拜。叩拜之后,再将酥油、奶食等投入火中,供祭神灵。最后,人们念着佛教吉祥语,开始围着玛尼杆转。转过数圈之后,即可离去。后来的人们,则重复上述程序。平时每遇逢年过节,或娶妻生子、大病小灾等事时也都要到玛尼杆前祭拜。

  

  西藏江孜宗山古堡

  

  西藏日喀则江孜宗山古堡

  

  西藏日喀则江孜宗山古堡·江孜人民抗英简介

  

  西藏日喀则江孜宗山古堡·江孜人民抗英纪念碑

  

  西藏日喀则江孜宗山古堡

  

  西藏日喀则江孜宗山古堡

  

  西藏日喀则江孜宗山古堡

  

  西藏日喀则江孜宗山古堡·山顶西宗遗址简介

  

  西藏日喀则江孜宗山古堡·山顶西宗遗址

  

  西藏日喀则江孜宗山古堡·从最高处俯瞰江孜县城

  

  西藏日喀则江孜宗山古堡·玛尼杆

  

  西藏日喀则江孜宗山古堡·俯瞰白居寺

  西藏日喀则江孜宗山古堡,建筑奇特,造型俊美,遗迹保存相对完整,海拔高,攀爬困难,是一处理想的军事要地。登高望远,祥云朵朵,视野开阔,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也是一处特色鲜明的人文旅游景区。

  作者:邱承彬(字:木兮,号:六不居士,天珠学者、佛学者、传统文化学者,天珠学创始人,旅游专栏作家,旅游文化学者,诗人。《解密天珠》的作者,《中国颂》、《黄河颂》、《雪山圣湖颂》、《高山流水颂》、《泰山颂》、《历山颂》为邱承彬著名的颂诗)

本文标签

广场舞天籁之爱 广场舞风含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