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何许人?凭什么替代陈胜吴广选入语文教材?

  网络配图

  《陈涉世家》是《史记》名篇,讲的是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选入语文教材数十年。文章真实、完整地记述了农民大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局,表现了陈胜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彰显了古代劳动人民不甘忍受黑暗统治而敢于抗争的英雄气概。

  在这篇文章中,有很多名句大家耳熟能详,倒背如流,如“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毛主席曾曾评论称:“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然而,就是这样一篇众所周知影响深远的文章,却要从教材中删除了。

  对此,人教社回应,初中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专列“陈胜、吴广起义”,详细介绍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并引述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考虑到《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在八年级上册从《史记》中选择《周亚夫军细柳》替换《陈涉世家》。如此,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交叉重复,也能够根据学科特点,统筹安排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的相关内容。

  微博截图

  那么,周亚夫何许人也?

  周亚夫是西汉著名将军,曾任景帝时期的丞相。汉文帝时,周亚夫颇受器重,但是,轮到景帝时,尤其是平定七国之乱之后,他越来越被边缘化,最终卸职绝食而亡。

  选入语文教材的《周亚夫军细柳》讲的即是汉文帝时期发生的故事。由于匈奴犯边,危及长安,文帝派三位将军带兵驻扎在长安附近: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一天,文帝前去慰劳军队,无论到霸上还是棘门,文帝都可以长驱直入,将士纷纷骑着马迎接,仪式很是隆重。但到了细柳,情景则大不同。首先,守门的军士不认皇帝,不让皇帝进去,只听将军令,不闻天子诏。其次,军士谁的面子也不给,即使皇帝的侍从人马,也不准骑马进入。再次,周亚夫不出门迎接,只在军营以军礼朝见。皇帝的随从都愤愤不平,认为周亚夫架子摆的太大,对君上无礼,但是,汉文帝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此真将军矣!”

  文章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至于文章未提及的周亚夫的后事,其实,还很精彩。

  这一次视察,文帝对周亚夫印象甚好,除了升职为中尉负责都城治安,临终之时,还特定交代太子(汉景帝)说,将来国家发生战乱,叫周亚夫统帅军队,准错不了。

  汉景帝时,发生七国之乱,最终,还真是周亚夫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将其平息。由于军功卓著,周亚夫被升任丞相。

  周亚夫这个人很讲规矩,因为讲规矩,才会令军士只听将军令不闻天子诏,才会恪守军纪而不讨好皇帝。这反映了他个性耿直,不阿权贵的性格特征。汉景帝欲废掉太子刘荣,周亚夫坚决反对,虽然未达目的,但是惹恼了皇帝。又如,景帝想赐封降汉的匈奴将领,以此鼓励匈奴人降汉。周亚夫又反对,说他们背叛了他们的君王,汉王却赏赐他们,那么今后怎么责备不忠实的臣子呢?事事跟皇帝唱反调,哪里还有周亚夫的好下场?政见不合,周亚夫辞职,皇帝准许。

  临老,周亚夫儿子偷偷买了500甲盾,准备在周亚夫死的时候陪葬,结果被人告发谋反,汉景帝将他下狱。当问及为何购买衣甲准备谋反,他申辩是陪葬品,于是,又问及难道是要到地下去谋反吗?周亚夫不堪受辱,绝食而死。

  由是可见,语文教材之所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军细柳段落,是因为目的在于刻画和宣传周亚夫治军严明、令行禁止和不畏权势的形象,而这更符合当下语文教学的思想立意和价值需求。

本文标签

广场舞前面那个姑娘 莉莉广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