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心动九寨

  

  心动九寨

  蔡泗明||福建

  朗诵-心动九寨来自冬歌文苑00:0015:00

  2012年的金秋十月,我们从厦门出发,重庆转程,乘着“银色的神鹰”,与“仙女般的空中小姐”一起翩翩而降,降落黄龙机场,来到神奇的九寨,开始探访这享有“梦幻般童话世界”盛誉的色彩斑斓的古老村庄。

  记得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一段有趣的话,内容大致是:自古以来,天底下的名山名水往往是由文人发现后写入文章,流传出去,然后引来了世俗的拥挤,破坏了那里的景致。我很赞同这一观点。然而,九寨沟恰恰是个例外。这里,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发现”之前,仿佛与世隔绝。如今闻名于世,每天游客络绎不绝,风景却依然秀美!有一种说法,九寨沟这片圣地,是两名林业工作者在一次外业的艰难跋涉中迷路了,偶然闯入后才意外发现的。当时,他们就被这方令人耀眼的人间仙境惊呆了。从此,九寨沟逐渐与外界加强了联系。但迄今为止,九寨沟的自然生态环境仍然少为人们所破坏,就连因为自然原因而折躺在林中的千年古木也从未被运走。――当时,我曾诧异地询问保护区的管理人员:“这么大的枯死木为什么没有运出去使用呢?”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如果允许枯死木被运出保护区,接下来就很有可能不断出现新的‘人为枯死木’”。我似乎能听明白他讲的道理。是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旦出现利益的契机,有些人确实很难以理智控制欲望。――没有人为的破坏,难道不就是最好的保护吗?

  踏入深秋的九寨,令人一次次地咋舌!伴随着同行游人的声声赞叹,我陶醉在一片片美丽的七彩林里,陶醉在一个个倒映着七彩林的平静的海子里,也陶醉在亚东与容中尔甲为神奇九寨尽情欢唱的歌声里……

  第一次来到九寨,我是兴奋异常的!从飞机即将抵达黄龙机场时空中俯瞰积雪连绵的山脉,到登上超过4000米海拔的黄龙雪山,以至于在返程途中巧遇漫天飞雪,于我这位来自福建东南沿海的游子,都是极其新鲜的事儿!所有这些,令我兴奋到完全忽略了导游的忠告――提前饮用景天红花口服液或临时吸氧,以缓解高原反应。一路上只管“开心”,以为自己的身体倍儿棒,一直到返回下榻酒店晚餐时间才发现,自己已经头疼得连一点食欲都没有了。后来,多亏有一漳浦老哥自带的药片救急,一觉睡了十个小时之后才得以恢复。

  九寨沟,千百年来隐藏于川西北高原的崇山峻岭之中,几乎与世隔绝,长期过着自给自足的农牧生活,由于山高路远,一向鲜为人知。然而,杂居在这里的藏、羌民族从来就不是天外来客。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地处嘉陵江和岷江上游地区,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是一条纵深50余千米的山沟谷地,总面积大约6.43万公顷。因沟内有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高山湖泊群中而得名。里面的九个村寨分别就是:树正寨、荷叶寨、则查洼寨、盘信寨、尖盘寨、彭布寨、黑角寨、盘那亚寨和故洼寨。这里有历史记载的人类活动早至殷商,长期以来都是藏族聚居地。九寨沟内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甘肃玛曲一带的俄洛部落,原属党项羌弥药支,后被吐蕃臣服。唐初吐蕃东征时,松赞干布以其为先锋,占领松州(松潘)后将其留住当地,其中居于白河畔的俄洛部与白马部结盟,其后裔便是九寨沟中九个寨子的藏胞。九寨沟,在历史上还是民族融合的大走廊,在文化上处于藏区向汉区、牧区向农区过渡地带。因此,其文化呈现出浓郁的边缘文化色彩和博大自由的包容性。藏族同胞一方面保持着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比如神秘的原始宗教,繁复的建筑风格、服饰风格,以及热情奔放的节日盛典;另一方面,他们与周围的羌、回、汉各民族和睦相处,彼此影响和渗透,形成多元的文化格局。勤劳、勇敢、智慧、质朴的藏族人民繁衍生息在这块富饶而又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璀璨的藏族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奇光异彩。

  九寨沟,因为地质背景复杂,碳酸盐分布广泛,褶皱断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抬升幅度大,多种营力交错复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的钙华沉积,形成九寨沟艳丽典雅的群湖,奔泻湍急的溪流,飞珠溅玉的瀑群,古穆幽深的林莽,连绵起伏的雪峰。目前,九寨沟不仅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且也是世界上少有的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就连大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86年版)、《神雕侠侣》(2006年版)和电影《自古英雄出少年》《英雄》《神话》,有好多个外景镜头都是在这里取景拍摄完成的。在我的记忆中,《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从瀑布(诺日朗瀑布)上面走过,孙悟空与蜈蚣精在瀑布(珍珠滩瀑布)中大战的精彩画面,至今都历历在目;这里的盆景滩和水磨房,出现在《自古英雄出少年》中的镜头,印象也特别深刻!

  

  在九寨沟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超过80%。这里,不仅有四川红杉、星叶草、三尖杉、白皮杉、麦吊云杉、领春木和连香树等珍稀或濒危的国家级保护植物,而且有冬虫夏草、雪莲、雪茶、川贝母和天麻等多种天然名贵中药材。保护区内还拥有陆栖脊椎动物122种,其中兽类21种,鸟类93种,爬行类4种,两栖类4种。这里的大熊猫、金丝猴、豹、白唇鹿、扭角羚、猕猴、小熊猫、林麝、斑羚、绿尾虹雉、蓝马鸡、红腹锦鸡、红腹角雉、斑尾榛鸡、雉鹑和金雕等,都是珍稀或濒危的国家级保护动物。九寨沟,就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动植物宝库。

  行走于九寨沟,我们可以陆陆续续看到众多的高山湖泊,它们大部分成群分布,面积大小不同,小的不及半亩,大的则在千亩以上。百余个湖泊,个个古树环绕,奇花簇拥。一条沟有如此之多的高山湖泊,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些高山湖泊,在九寨沟叫海子,湖水终年碧蓝澄澈,明丽见底,随着光照变化、季节推移,会呈现不同的色调与水韵,玲珑剔透。我们走过一个个海子,从芦苇海、五花海、箭竹海、熊猫海,到犀牛海、老虎海、长海、镜海,再到盆景滩、珍珠滩……犹如行走在镶嵌于九寨沟里的一块块巨大的宝石边缘。蓝天、云朵与群山、彩林倒映其里,与真正横卧于水中的老树交相辉映,一湖之间常会出现由鹅黄、黛绿、赤褐、绛红、翠碧等色彩组成的不规则图形,相互浸染,斑驳陆离。每当我们在走动,湖中色彩更是随着视角移动而变幻无穷!

  穿行于九寨沟,就是穿行于一个瀑布的王国。九寨沟的瀑布全都从密林里狂奔出来。这里有宽度居全国之冠的诺日朗瀑布,它从高高的翠岩上急泻倾挂,似巨幅晶帘凌空飞落,雄浑壮丽。有的瀑布从山岩上腾越呼啸,几经跌宕,形成叠瀑,远观似群龙竞跃,近听则声若滚雪。它们激溅起无数的小水珠,化作一团团迷雾,在阳光的照射下,浮现绮丽的彩虹,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九寨沟能够盛享“梦幻般童话世界”的美誉,主要归功于这里的彩林吧!九寨沟的彩林覆盖了景区一半以上的面积,2000余种植物,争奇斗艳。金秋十月的九寨,恰似一场彩林盛宴,我们漫步其中,仿佛走进一片彩色的海洋!在这样的季节里,这里到处浮光跃金,群峰漫彩。从谷底到山巅,我们很难看到纯色的红、黄、绿,这里的红有深红、浅红、粉红、紫红,这里的黄有金黄、嫩黄、桔黄、鹅黄,这里的绿有深绿、浅绿、明绿、暗绿,红、黄、绿总是混交相间,如条条彩带,似片片织锦。当我们从每一片彩林走过,又犹如在欣赏着一幅幅天然的巨幅油画,目酣神醉!

  据说,每当冬季来临,九寨沟还会凭借陡峭岩壁挂起巨大的天然冰雕,蓝如碧晴,由浅而深,冰清玉洁,奇异多姿。当此时,尤有冰柱、冰球、冰挂和冰幔惊现于前,与璀璨耀眼的冰晶世界融为一体,构成幽蓝澄澈的水体胜境。有一点点遗憾的是,我们此次造访九寨的时间是秋季,且不能领略到这里的冰川世界。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美不能尽全吧!

  “金秋访九寨,红叶胜花开。碧海泛五彩,风雪舞剑岩。四顾皆仙界,一步一徘徊。挥手暂相别,相约再重来。”结束了四天的九寨之旅,我们随即开启下一站的长江之行。那时,作别九寨,我们依依不舍!至今,虽已时隔七年,人间天堂一般的九寨沟,依然让我心动神驰!

  

  插图/作者提供

  作家简介

  

  蔡泗明,1975年9月出生,福建云霄人,毕业于闽南师大政教专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漳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冬歌文苑》副总编,散文集《四季恋歌》副主编。当过中学教师、云霄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科长,现为云霄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2017年5月,被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造林绿化先进个人”。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编辑:冬 歌

  副总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执行主编:吴秀明

  投稿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本文标签

心在跳情在烧广场舞 广场舞

延伸阅读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