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宜:炎性肠病——“神秘”的肠道疾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消化系统的疾病正逐渐成为影响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消化系统的问题有多种,从胃肠道的感染而引起的短期痛苦到类似于炎症性肠病(IBD)而引起的长期病痛等等。

  什么是IBD?

  举个临床病例让大家了解一下。最近小王某因为腹泻“挠破了头”,在家附近的医院看了多次,用过止泻药,也没见好转。30岁,正当壮年的他,每天5次左右的排便,也是把他折腾坏了,身体也逐渐消瘦下来。更加害怕得了什么不好的毛病,这才来医院门诊就诊。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健康常识。整个询问病史过程中都是糊里糊涂的。腹泻了3个月,偶伴有腹痛,对大便的形状、颜色、脓液有无、及便血都没有细致观察过。建议他查肠镜,综合相关检查结果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鉴于小王的病例,有必要让大家对这个“黑箱子”进一步了解。

  什么是炎性肠病,与肠炎有什么不同?专家解释,炎性肠病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上,患者会表现为反复的腹痛、腹泻、粘液血便,甚至出现各种全身并发症如视物模糊、关节疼痛、皮疹等。

  炎性肠病,简称IBD,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近30年来,我国IBD发病率有不断攀升的趋势。根据国内文献报道,近5年的病例数是上世纪90年代同期的8倍,IBD已逐渐成为我国消化科的常见病,很多老百姓口中的“慢性肠炎”很可能就是IBD。

  IBD患者肠道不能正常吸收进食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加上肠道炎症或服用的药物可能造成食欲不佳,因此IBD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甚至影响小孩正常的生长发育。营养支持对IBD症状缓解及促进愈合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持自身良好的营养状态是治疗IBD一个重要的部分。IBD并没有存在专门的特殊饮食,不同人能耐受的食物有异,因此IBD总的饮食原则是保证自己膳食平衡同时避免一些使疾病恶化的食物。

  很多专家都认为,炎性肠病并不可怕,只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进食、休息、用药规律,定期随访监测病情,炎性肠病是可以控制的。

  谁会得IBD?

  炎症性肠病是最有可能发生在中青年,老年人也有相关病例发生,男女都会发病,且近些年有增多的趋势。

  炎症性肠病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因为它通常会在家庭中聚集发生,遗传因素可能参与其中。大约15%到30%的IBD病人有相同疾病的亲属。有研究正在探索是否有一个特定的基因(或一组基因)让一个人更易罹患该种疾病。

  问题的严重性?

  这或许是病人来就诊最关注的问题。两种疾病基本都呈现慢性过程,大部分患者都会反复发作,轻度及长期缓解者预后较好。而对于其中部分患者在病程中因出现并发症而需要手术治疗。甚至有危及生命的可能性。当然对于疾病的严重情况需要医生的正确评估,才能正确的指导临床治疗。

  IBD如何治疗?

  1) 营养治疗

  健康的食物和补充足够的液体来补偿通过腹泻失去了的营养是很重要的。应该配合医生或营养师设计一个对病人的个人情况和症状最好的饮食计划。

  例如,有些人被建议在他们的饮食中减少对富含纤维或奶制品的摄入,而有学者发现如果削减富含脂肪或糖的食物,症状也会改善。如果被诊断出患有炎症性肠病,医生可能会建议记录饮食物情况,这样您就可以找出哪些食物使你的症状恶化。如果难以维持或增加体重,服用一些营养补充剂或含有特殊维生素、矿物质和卡路里的饮食物也会有帮助。

  2) 更多的睡眠和更少的压力

  除了食物种类,IBD患者也需要足够的睡眠。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处理压力也是有帮助的。有些人发现呼吸和放松练习也是有帮助的。

  3) 西医药物

  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抗炎药,包括糖皮质激素,可用于减少炎症性肠病引起的炎症。如果服用抗炎药物后症状不消失,可能会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减少炎症。为阻止身体炎症发展,也可以使用生物治疗。

  抗生素可以预防或治疗与克罗恩病相关的细菌感染,对于经常腹泻的人可用一些止泻的药物等。

  但是对于具体治疗措施还应根据临床医生对病人综合情况进行评估之后选择用药。对于经内科治疗无效,反复发作,满足手术指征的可以行手术治疗。

  目前西医的药物治疗除了价格昂贵之外,疗效也远远无法令人满意。

  4) 中医治疗

  祖国医籍中,“炎性肠病”归属于“腹痛”、“泄泻”、“痢疾”、“肠风”、“脏毒”等范畴。而如溃疡性结肠炎等相关临床症状与“肠辟”、“滞下”、“泄泻”、“痢疾”、“腹痛”、“便秘”、“便血”等具有一定相关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于感受湿热或饮食所伤或情志不畅或劳倦过度致脾气受损、湿从内生、郁滞日久,从热化,湿热薰蒸,壅滞肠间、传导失司、气血相搏、气损络伤,血败肉腐,内溃成疡。日久渐及真元,脾肾两虚,缠绵难愈。

  而祖国医学以辩证为基,临床遣方用药不尽相同,对于部分早期溃结病人控制临床症状、减少西药用量、缓解临床症状、减轻肠道器质性损伤等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我科肛肠科有近六十年的历史,在临床经验不断积累基础上,不断拓展治疗的疾病谱,探寻出自己的用药特色,衍生出诸多行之有效的协定处方如:清肠I号,清肠II号,溃结I号,溃结II号方等等,以清肠燥湿、凉血止血治标;健脾益气,补虚祛瘀治本,对于早期和缓解期的轻中度溃结病人取得了一定疗效。

  专家介绍

  王振宜

  副教授,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肛肠科主任

  

  王振宜,男,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 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从事肛肠病工作17年.师从上海名中医唐汉钧教授,李斌教授,孙建华主任医师。2006-2007年留学法国,师从法国FRANCOIS PIGOT 教授。获得法国肛肠病医师文凭(D.U de Proctologie)。

  擅长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各种肛肠良性疾病:中医调治慢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术后,保守治疗大肠息肉;中西医结合手术治疗痔疮,高位复杂性肛瘘,陈旧性肛裂,藏毛窦,肛门狭窄,肛管息肉等;肛周皮肤病;化脓性汗腺炎,大肠气囊肿等肛肠科疑难杂病。

  2010年11月-12月,2011年1月-4月分别作为访问学者于香港中文大学微创外科暨内窥镜中心和英国伦敦圣马克肛肠病医院访学。2011.9-12,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和上海市教委联合组办“上海市首批高校国际师资培训班”班长前往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学习。

  学会兼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研究会肛肠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疮疡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联翻译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青年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肛肠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上海市医学会中医肛肠病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络病学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委员。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法分会理事。

  近五年作为编委参与完成论著3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及国外先进技术论文共38篇。2004年 获得上海科技进步三等奖 [排名第二],2007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祛瘀生肌法调控创面胶原代谢的机理研究】 排名第三。2011年上海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 2011年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2011年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三等奖【排名第四】。主持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研究基金课题: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多中心研究;上海教委自然创新课题:从调控巨噬细胞活化角度探讨祛瘀生新法对溃疡性结肠炎免疫调节的作用机理。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类痔疮发病病因的比较生理解剖学研究。

本文标签

有趣的街舞课日记 女孩学爵

延伸阅读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