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安的8月日常」个人超爱的书籍、美剧、专辑推荐

  期待与你相遇几分钟,不多不少刚刚好。

  

  Good In Every WordCotton Jones - Sit Beside Your Vegetables

  2018.8.31

  宜 连喝两杯奶茶

  忌 踩点赶车

  “日常就是宇宙。”

  |维安|

  

  图片作者:福井良佑

  写在前面

  好像什么都没做,8月就要结束了...

  之前一直有很多读者让我开书单影单,但我个人觉得临时的拼凑整理没什么意思,打算以后每个月末给大家做一个类似于今天的日常总结,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阅读选择和文艺休闲参考。

  同样,希望这个栏目可以push自己多看点书,保持在学校里的习惯和对于“输入”这件事的仪式感。

  

  一 部 美 剧

  《POSE》

  

  多年没有时间看美剧的我上个月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POSE》(《姿态》)的第一季。一部关于LGBT群体的生活小传,揭露20世纪八十年代纽约下城区最隐秘群体的生活横截面。

  主角大部分都是LGBT里的“T”——transgender,跨性别者。

  他们对自己的性别感到困惑,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厌恶自己的身体,开始将自己打扮成异性,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男人)。他们热衷于建立自己的“家族”(指因当时风靡的Vogouing舞会而组建起来的团队),希望拿到Voguing大赛上的冠军。这些人是那个时代里不被认同的“异类”,却彼此惺惺相惜,彼此鼓励。

  

  故事线其实非常简单,人物形象也略显单薄,但不妨碍其精彩程度。有豆瓣用户评论说这是一部“色彩缤纷+歌舞+复古+LGBT”组合起来的剧,里面的很多次舞会都很好地展现当时的流行审美和小众趣味。

  跨性别、同性恋和婚外情只是猎奇,纠结的爱和不被认可的理想才是这部剧里的核心。

  或许这部剧是一个反映历史和人性的小切口,帮你渐渐理解那些我们原来以为很不可思议的选择和事情。

  

  不过多剧透,只有八集,很好看,但如果接受不了轻微色情或者同性情感的孩子还是算了。

  两 张 专 辑

  《Twist is the New Twerk》

  Scott Bradlee&postmodern jukebox

  

  简直是八月末的惊喜了!

  一张可以让你瞬间穿越回上世纪20s的专辑。回到菲茨杰拉德笔下的舞厅或者伍迪艾伦的咖啡公社,你会化身某个梳着油头的俊俏青年或者波波头流苏裙小猫跟的女孩,又或许是一个遵从“live for the moment”的时尚flapper girl。

  第一次在这张专辑里听到《young and beautiful》时还真的以为是原版,听了一会后发现这张专辑里的歌全来自billboard榜单,一阵时空错乱之后只能佩服这个乐队以假乱真的本事。

  Young and BeautifulScott Bradlee & Postmodern Jukebox - Twist is the New Twerk

  跳跃的节奏,复古的配器,lo-fi质感人声合唱,资本主义浪漫的腐朽是流动的黄金香水。维安个人对爵士乐很着迷,常常会找一些老电影的原声碟来听,可能我天生对小布尔乔亚式的生活有好感,也无所谓是否会被诟病没有太多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了。

  《Paranoid Cocoon》

  Cotton Jones

  

  Cotton Jones(原名Cotton Jones Basket Ride)是一支来自美国的独立的四人民谣乐队,擅长迷幻民谣、dream pop、巴洛克流行音乐。

  这张《妄想茧》是他们的第二张专辑,被描述为带有60年代民谣流行音乐和heartland rock的感觉,“湿润迷幻的混音让人无法自拔”。

  I Am the ChangerCotton Jones - Paranoid Cocoon

  他们的风格和澳洲乐队angus&julia stone非常相似,但惊喜在于男女主唱是恋人关系,传递出来的和声更暧昧也更带感,小清新和摇滚平衡得很好。歌词像年轻男孩写出来的诗歌。没有通篇撕心裂肺地喊叫我爱你,但一会儿写花一会儿看云,但所有的所有,都带着你的影子。

  我一直有“调教”自己的音乐软件的喜好,这一类风格我称之为“轻摇滚”,男女声叠加在一起,沙哑和绵软对撞,是香烟和起泡酒混杂在一起的感觉,缓慢而逐渐强烈,有湿润的听觉感受。

  每次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听,感觉下一秒就要飞离地面了。

  Gone the BellsCotton Jones - Paranoid Cocoon四 本 书

  《我的孤单,我的自我:单身女性的时代》

  

  我是一个成年人:一个复杂、但又复杂得很“合理”的人。我是一个身边没有男人陪伴的人,但我有我的朋友、我的家人、我的城市、我的事业——更有我自己。

  曾因为在公众场合看这本书被一个北京大爷提醒:“姑娘到了一定年纪还是要抓紧时间找男朋友”。

  哈哈哈哈哈,解释不清,就不解释了。

  这本书是本家理想国出版的,还没正式发行的时候我就很感兴趣,上市后跑了北京很多个书店才买到。

  读来感觉复杂,像是一本充满各种故事的论文报道,又像是一本记录美国历史进程的社会人物小传,“从阶级、种族和性向等视角切入,辅以史料,访谈和趣闻轶事,很好地展现了美国当代单身女性的生活群像。”

  “单身”是或许是让很多女人感到舒服的一直生活方式,这和有没有男朋友丈夫是没有关系的,更多在于心态的塑造和对自我生命的探寻。

  《我们心中的怕与爱》

  

  一本挺早之前的书了,在去澳洲的飞机上几小时翻完了。可能我已经快过了(或者暂时还没遇到)那种需要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年纪,读完也并没有太强烈的感觉。

  这算是一本水木丁老师和读者共同创作的书信集,里面涉及的话题大多是成长、情感和人生选择,比如“女孩的心理状态变化”、“遇到渣男怎么办”,“如何选择未来的方向“等。

  水木丁老师的回答策略也并不是“只要...就..."的逻辑,很多回答留有思考空间。“我觉得是这样,但最终的决定还是得你自己看着办。”

  这是非常尊重读者的。

  看起来说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说,帮助了别人,又好像毫无打扰,或许这就是人与人之间应该需要的关系吧。

  《鉴赏家》

  

  第一次看汪曾祺先生的书是在高一,一直想把他老人家的东西都看完,好几年过去了,才拾起就我个人而言的第三本。

  《鉴赏家》是短篇小说集,里面包含了不少名篇,比如《鉴赏家》、《大淖记事》、《受戒》、《八千岁》等。文字精致,不费脑,读来觉得自己对生活本身关注太少。

  汪老先生文字繁琐俗事里看得出雅致的部分,四字句居多,不蔓不枝,是什么就是什么,恰到好处,不腻。

  从我家到公交车站需要经过一个老式的小区,每天早上都会看到各种北京的老人在这边聊天。有时候等车就翻翻,在北京看看京派作家的东西,沾染点生活习气,不谈主义也不飞身跃起说什么世界大事。

  日常就是宇宙。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3》

  

  《作家访谈》系列很有名,一共出了4本。第一二本都是借同学的,很喜欢。第三本没看完,才阅读了两个作家。也想推荐。

  《巴黎评论》是美国文学杂志,“作家访谈”是其最有特色的栏目,从1953年创刊开始,每期都会刊登关于当代伟大作家的访谈,这一栏目被称之为“世界历史上持久时间最长的文化对话行为之一。”

  个人特别喜欢这种正式中带着非正式的对话集,作为研究作者的一手资料(前提是相信编辑较好地还原了谈话内容),可以从很多细枝末节中找到该作家的审美趣味、脾气性格以及人生观念。

  你可以进行片段式阅读(基本都是一问一答形式),也可以通篇读完,找到编辑提问的隐秘逻辑(比较长,如果你有耐心的话)。

  当然,偶尔会从中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比如对作家石黑一雄的采访中,意外发现他曾经为爵士歌手史黛西·肯特(一个我很喜欢的歌手)作词,马上翻出来听,这是跨界的惊喜了。

  很多人会觉得这些作家的书我都没读过,就不好意思看他们的访谈。但其实我们常常因为作品而了解一个作者,也可以先了解一个作者,先对人感兴趣。如果有深究的意愿,再找来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本带货能力很强的书。

  八月的内容大概就是这样咯~如果有什么建议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

  祝愿九月一切顺利

  

  “你有没有最近喜欢的书、电影、剧集或者专辑?”

  -End-

  文字|维安

  往期文章

  

本文标签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