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2018年“中华优秀传统艺

  

  2018年“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项目入选名单公示了,江西5项入选名单! 其中,李维德、王全熹、黄玉英、谌腊根4位名家入选“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江西省艺术研究院的弋阳腔传统曲牌抢救性录音后期制作入选“地方戏曲剧种文献、资料数字化影像化保存”项目。

  

  

  

  李维德

  获奖情况

  1981年获全省首届青年演员优秀表演奖。

  1989年获全省赣剧、采茶戏青年演员表演二等奖。

  1990年在北京举行个人专场演出。

  1993年获江西省第二届玉茗花戏剧节主演一等奖。

  1995年获江西省第四届玉茗花戏剧节主演一等奖。

  2011年获江西“相约春天”剧目展演优秀表演奖。

  2013年获第五届江西艺术节、第九届玉茗花戏剧节主演一等奖。

  2016年获江西省第二届汤显祖戏曲奖——玉茗金奖。

  2016年获江西第六届艺术节、第十届玉茗花戏剧节主演一等奖。

  曾演经典剧目

  大型剧目:《药王庙传奇》 《三滩血》《窦娥冤》《清风亭》《临川新梦》《邯郸记》;折子戏:《孟良搬兵》《南柯梦寻》《思亲罢宴》《拒诏扑火》《夜奔磨斧》《生寤》《比干挖心》《雪夜访普》《犒军夜访》。

  王全熹

  个人简介

  国家一级演员,麒派老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周信芳艺术研究会理事。出生梨园世家。五岁随父学艺,七岁登台。先后从师刘五立、王富英、王晋尘、金伟刚等老师学戏。工习武生和老生。1984年参加在上海举办的麒派艺术进修班,得到老一辈艺术家刘斌昆、徐鸿培、赵晓岚、李如春、张信忠、刘韵芳、吕君樵等老师精心指导。2002年拜著名表演艺术家赵麟童为师。1985年在文化部等单位举办的纪念周信芳诞辰九十周年活动中演出了《清风亭》,1987年应江苏电视台特邀在四集电视剧《伴飞》中扮演周信芳。1990年在上海纪念周信芳诞辰九十五周年活动中演出《独木关》《四进士》。同年由江西省文化厅和江西省剧协主办了“王全熹”麒派艺术专场演出。1994年参加在北京上海举办的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00周年大型活动。1995年参加在天津举办的首届中国京剧节,主演剧目《长剑魂》,荣获“程长庚剧目奖”。2002年随浙江省京剧团,参加香港举办的麒派名家名剧精品展演.演出剧目《名末遗恨》《走麦城》《斩经堂》。2003年随浙江省京剧团赴台湾演出《明末遗恨》《走麦城》《六国封相》《四进士》《斩经堂》。2004年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空中剧院》直播,演出《宋士杰》。参加第一、三、四届江西省玉茗花戏剧节时,以《北魏魂》《风雨督陶路》《秋风赋》《长剑魂》四次荣获主演一等奖。

  黄玉英

  个人简介

  黄玉英,女,1955年5月出生,一级演员,主工花旦。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原系赣南采茶剧团主要演员、赣南艺苑艺术团长、赣南文艺学校校长等职。她表演的风格规范、大方,含蓄深沉,基本功扎实,人物性格鲜明,尤以唱功见长,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被誉为“红土地上的黄莺”。她先后在舞台上塑造了近60个人物形象,在上影拍摄的大型彩色戏曲片《茶童戏主》饰演女主角二姐,在央视录制的优秀传统小戏《钓虫另》中饰演三嫂。已先后录制七盒录像带,其中个人专辑《采茶金曲》《春茶春思》最具代表性。曾参加过一系列重大演出活动,如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赴京进中南海为中央领导演出,代表江西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参加华东六省一市春节电视文艺晚会等等。从1995年始先后赴港、台、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进行文艺演出及学术交流活动。在省内外戏曲和声乐比赛中荣获多个一等奖。由于在文化艺术事业上成绩突出,1979年和1983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93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被评为赣州市政府拔尖人才个人。个人生平已被载入《江西有突出贡献专家传略》《中国文艺传集》等。

  谌腊根

  获奖情况

  1990年 华东地区青年戏曲大奖赛荣获优秀演员奖。

  1988年 南昌地区采茶戏比赛荣获表演一等奖等。

  2015年 江西首届优秀青年戏曲演员展演大赛荣获表演三等奖。

  2016年 第六届艺术节暨第十届玉茗花戏剧节小型剧目展演荣获表演二等奖。

  曾演经典剧目

  谌腊根是南昌采茶戏著名表演艺术家,一直倾注于南昌采茶戏的继承、发展和提高,他的功底扎实,演唱技术精湛,嗓音浑厚高亢,“茶味”浓郁醇香,刻画人物深刻细腻。代表剧目:《渔网会母》《贤德记》《方卿戏姑》等,深受南昌采茶戏戏迷们的喜爱。主演南昌采茶戏《三家坪》《三看御妹》、小戏《送茶》等。

  弋阳腔传统曲牌抢救性录音后期制作

  项目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会上强调: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矩;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戏曲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人血脉中流淌的文化基因。产生于江西弋阳县、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弋阳腔系明代“四大声腔”之一,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弋阳腔“向无曲谱”,而是通过口传心授的师徒相传绵延数百年,清末至民国以来,渐趋衰微。为了抢救弋阳腔艺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程南豪、龙书鄘等一批新文艺工作者曾根据当时在南昌参与弋阳腔教学的十二位老艺人的现场唱念录音进行记谱,为后人保存了一份珍贵的曲谱资料。但当年参与录音及曲谱整理的老艺术家先后离世,宝贵的录音磁带也已全部报废,无法收听。当年那批老艺人的弟子也已年事已高,后继人才青黄不接,弋阳腔的传承形势极其严峻。

  为了传承古老珍贵的弋阳腔艺术,本着立足于保护传统、立足于研究整理的原则,江西省艺术研究院牵头组织开展弋阳腔传承保护工作。弋阳腔传统曲牌抢救性录音及制作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对弋阳腔传统曲牌音乐的第二次大规模抢救工作。

  2017年9月至10月,江西省艺术研究院开展了弋阳腔传统曲牌前期录音工作。为了确保所录制的内容为传统、正统的弋阳腔曲牌音乐,本次录音活动的演唱者及主要演奏者大都为1953年创办的江西省弋阳腔演员训练班及江西省戏曲学校赣二班的学员。老艺术家平均年龄七十三岁,有几位已年近八旬。他们的老师皆为出生在清末的弋阳腔老艺人。本次录音共录制弋阳腔传统曲牌215首,涵盖生行、旦行、花行三大类全部曲牌。所录曲牌皆遵循1959年江西省戏曲学校根据弋阳腔老艺人所唱所记油印的《江西弋阳腔曲谱》及2014年据此出版的《弋阳腔传统曲牌》(“弋阳腔丛书”之一),具备了曲牌资料的原始性及可靠性。全部打击乐伴奏,大锣大鼓,人声帮腔,演唱及演奏风格力求原汁原味。录音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肯定。录音过半之际,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吴江等专家领导亲临现场视察;《中国文化报》、江西卫视新闻联播等省内外重点新闻传媒也对录音活动给予了深入关注与报道。

  项目的开展将为弋阳腔传统曲牌抢救性录音工作的全面高质量完成提供经费保障,有利于今后弋阳腔的传承与研究,也是为后世留下一份原汁原味的珍贵的音响资料;同时这项工作的开展必将对弋阳腔的传承推广起到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使这一古老珍贵的戏曲艺术在中华大地上世代流传。

本文标签

精彩图文